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鱼与熊掌兼得”的挑战|蒲公英泉源学校

《新校长》张光 蒲公英泉源教育 2024-03-19


2012年8月,泉源实验班在江苏茅山冷水涧村开班。


2013年7月,师生迁往广州,蒲公英教育智库与当地一所民办中学合作建立校内泉源实验班。


2015年初,广州泉源终止,首席导师张良带领广州团队创办爱卡的米教学公司,希望借助信息化工具推动体制内学校的教育创新变革。泉源再度搬迁至重庆,探索常态约束条件下的中学变革之路。

短短三年,寥寥百字,背后却饱含发现的惊喜与探索的无奈。


“小学改革生龙活虎,初中改革有模有样,高中改革装模作样。”成了这些年中国教育的真实写照,迫于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高中选择了“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一旦进入高中,就不得不面对严酷的应试体系。


而泉源自成立之初,就希望探索一种新的可能——以学科为支点,以高考为背景,以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目的,开启心中泉源,激发学习潜力。


但首届学生升学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实验班不得不面对来自家长与社会的质疑。学校想在普遍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就一定要加上“成绩也好”。


但,这真的可能吗?





半夜11点半的电话




夜间11点半,一阵电话铃声,划破了社区的宁静。


电话接通后,没有问候,没有过渡,怒吼声直冲耳膜,“我是某某的家长,你干不好这个学校就不要办了!我的孩子已经读一年了,完全就是浪费!上课无序,管理也烂,成绩一点进步没有!……再这么下去,他就废了……”电话直接打到了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的手机上,整整两个小时的抱怨,家长情绪激动,近于崩溃。


时值2016年5月,离泉源入驻重庆不到两年。


这期间泉源强调“低控制力下的自主学习”:没有完全依照高中教材设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流程,课堂没有指向明确的标准答案;每个学生根据自我认知进行规划,定制个性化课表,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学校虽然致力于相对理想的教学模式,但明显低估了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学习的难度。


当时学生也少,三个年级共计40余人,且学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多数学生成绩不够联招线,其中不少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学。


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和执拗同在,教师们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重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弥补学科基础知识。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充满反复,它考验着学生、教师、创办人、家长……每一个人的耐心。


于是,每逢期末考试后,孩子的成绩总是容易引爆家长的怒火。


“泉源不只是一个实验,我们得为每个有勇气的家庭和孩子负责。”搁下电话的李斌已经无法入睡,他索性给自己泡了壶茶,打开电脑中的空白文档,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刚从泉源转学离开的李燕妮。


她曾就读于当地重点中学的清北班,他人的压力、同学间的淡漠疏远,让她越发沉默,变得不自信。她主动选择转入泉源,度过了自己的迷茫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却最终离开,“泉源的教学极大助力了我的能力与学习动机,但学科知识量吃不饱,面对考试不具有优势。”


当年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惯性,泉源招聘的多为刚毕业或无体制内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有极高的教育热情,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但因为老师们普遍缺乏应试经验,导致泉源也相对缺少更高效精确的备考方式。


学业成绩缺乏显著的提升,让不少家庭对泉源保持观望态度,一些学科底子好的学生也在进入泉源后开始摇摆……


“鱼与熊掌如何兼得?”不知何时,电脑的空白文档上多了一行字。





“传统”中的反传统




远在四川广安的颜亨政正在为大女儿读高中后的精神状态焦虑。“高负荷的学习让孩子失去了活力。孩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患上中度抑郁……”


而女儿就读的实验中学,正是由颜亨政担任校长,曾连续六年高考拨得头筹的当地名校。这促使他开始反思高中教育现状及其合理的变革方向。


利用英文学科背景的优势,他大量查阅资料,变革热情在心中越烧越旺,他期待带着孩子走出来,也让自己走出来。


寻找中,一份来自重庆泉源实验班的招聘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它所传递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能够把孩子从单纯的课程压力之下解放出来,注重人的综合素养发展——当时就感到这是我要找的学校,考察后,发现学校在真正贯彻自己的理念,就确定留下来。”


在与李斌的沟通中,颜亨政力陈教师的重要性,“做教学改革必须要有经验的老师,一方面,他们深知传统教育的弊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应对中高考,有经验的老师熟悉大纲、题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科的灵魂。”


这无疑道出了泉源变革阵痛的破解之路,两人迅速达成共识,“虽然招收传统学校的老师,但也是传统学校里倾向于教学改革,而非墨守成规的老师。”


现任执行校长张传勋就是在这时来到了泉源,“实际上我一直都是做传统教育的,对创新教育并不了解。我在清北班教了七八年,做着做着觉得这种教育不对,就把公职辞掉了,不愿意再做这个了。”


“做着做着觉得这种教育不对”,是一句很有故事的表述。


这其中对张传勋最有冲击的是两件事,一件是看着同事引以为傲的三个学霸孩子,在国内顶尖大学读研或读博后,因无法胜任工作全部赋闲在家,甚至随着一个孩子精神出现问题,同事也一夜白了头。


另一件则在他身边不断上演,“清北班这些年没少出清华北大的孩子,对这些孩子我们都是用了十二分的精力,但孩子们往往归因于自己的天赋,反正每个学校都会抢着要,师生关系很是淡漠;倒是一些成绩中下的孩子,即使毕业后也能保持联系,也就不断看到他们当时被我们忽略的优势……这样的教育很畸形。”


泉源的理念让他眼前一亮:“这正是我想找的地方。”


就这样,颜亨政迅速的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高中教师队伍。不仅熟悉高中教育基础目标,不少还有着跨学科教学的经验,他们冲着同一个教育的理想来到这里,为泉源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泉源教师们的合影


认知和行为往往存在差距,即便教师们早已对传统教育怨声载道,但好课堂究竟应该上成什么样,好学生究竟应该长什么样,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匹配这份教育理想……新的教育宽度遇见被应试教育格式化的思维惯性,真的那么容易发生转化吗?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挑战才刚刚开始……





基于PBL的课程体系




在这次人事变动前,另一项重要举措正在蒲公英教育智库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探索初高中阶段基于学科素养目标的课程改革。


泉源一直坚持“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核心理念,不可否认考试成绩是重要的,但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考试,而是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


这就需要通过课程去落地。


借助蒲公英教育智库的优势,泉源的课程设置不但研究了各类教育学基础理论和全世界众多优秀教育案例,还充分考量了学生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


最终,蒲公英课程中心(现蒲公英内涵发展研究院)将项目式学习(后简称PBL)确定为泉源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形成“课标课程、支撑课程、发展课程”三个大类:



户外课堂调研


2016年9月1日,PBL在泉源高中正式启动。


在蒲公英课程中心的指导下,泉源开展了“偏岩游学2.0”和“设计我的城市——This is Chong Qing”两个项目式学习。这个过程虽然让师生们收获颇丰,但问题也在迅速聚集,如同暴雨前的乌云。


三个月的时间,一半在项目式学习中度过,学科学习进度严重滞后,孩子们在半期考试中铩羽而归。


初生的PBL因此站上了风口浪尖。


一些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就是花架子,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太浪费时间了!传统课堂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在项目中可能两天时间也完成不了。”部分家长也出面质疑PBL的必要性,甚至提出要把孩子转走……


设计我的城市


“不得不说,刚开始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项目过大,耗时太长,作品创意不足,学科知识植入流于形式化,不仅对课程进度冲击大,对学生日常管理规范上也产生不少影响……”张传勋客观地道出了PBL初期自身的局限,以及与泉源当时环境的摩擦。


学校似乎又要再进入一个左右摇摆、犹豫不决的时期。





智库的支撑之力




“如果不能把PBL落实,我们这个学校基本上就没必要办下去了。”


在反思PBL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李斌对办学方向毫不退让,坚决要求迎难而上,“我们尊重知识和考试的重要性,但最根本的目标是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泉源若完全被成绩所左右,它和一般的高中还有什么区别?”


蒲公英教育智库与泉源PBL作品展


那如何让PBL真正走入泉源呢?还得从老师下手。


在随后近半年的时间里,蒲公英课程中心成了泉源PBL的大本营,直接负责泉源高中PBL的课程规划、课例设计,实施指导和教师培训。


每周一晚,除了必要的值日教师,所有教师和校长集中到智库进行PBL的反思和学习。


这是一个借助课程中心的设计优势强制推动的过程。


李斌出席泉源新年同学会


“一开始主要分享PBL相关理论常识,除了零星三四位老师有学习意向,其他老师基本属于应付——‘我知道这个东西好,但是没办法实施。’”


这句话不经意间,道出了泉源的另一个潜藏危机——这群公立学校的资深教师,虽然厌倦了传统高中的教学模式,但他们的身体仍然留在传统的习惯里,对教学创新本能地感到麻烦,不自信,甚至尚未起步就开始怀疑。


“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迥异,它要求老师价值观的彻底转型。”在李斌看来,这是一场对老师而言难度大于学生的转型,“老师不再是学习进程的领导者,他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在关键环节给与支持。这种角色转换,对习惯传统教学节奏的教师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要求。”


然而真正的转变比想象中要快。


孩子们在项目中的留影


伴随着泉源大选、中美交换生计划、微电影拍摄等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落地,教师们在蒲公英课程中心的协助下,搭建项目研发团队,参与项目设计,逐渐积累经验,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与学科的衔接与融合。


在前期准备上,项目相关学科老师集体备课,提出各种设想,不断完善项目,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和明确的项目策划书。

在实施中,泉源采用项目统筹人负责制和小组导师制,由项目统筹人调度任务与进程,小组导师负责及时跟进和现场指导监督。

在成果展现上,每一次成果都要面向学校与社会展示,评判成果完成的质量。


不过大半年,老师们驾驭项目的能力日趋成熟,同学们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学习热情被激发,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显著提高,教师团队开始有了信心。


到学期末,第一届实施PBL学生的考试成绩“爆了个冷门”,在与重庆32中高一学生拉通进行的期末考试中,泉源学生不仅一举夺魁,挤入年级前10的居然达到6人——在观念并不前沿的西部城市,泉源向公众也为自己打了一剂强有力的“定心针”。


也是在这一年,泉源的招生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总数增加到近百人,教学尝试有了更大的空间。


“到2017年新学年开启时,PBL已经被老师们普遍认同。”颜亨政回忆道,“更重要的是大家越来越认可泉源是一个事业平台,开始有信心走一条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教育教学新路。”





传统教师“贴着目标转型”




但此时的PBL依然不够成熟。对于一所致力于“鱼与熊掌兼得”的学校,能否应对高考,是这场变革能否持续的另一个关键。


与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同,高中时期的学习无论是难度、知识体量、还是学习密度都更大,思维层次要求更高。


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巧妙的把高中课标课程内容更集约地融入项目,使孩子们在锻炼相关能力的同时,能生动高效地学习课标课程,和高考完美接轨,成了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泉源开启了偏岩游学3.0版。


不同于第一次由蒲公英课程中心全权设计主导,在这次项目准备阶段,泉源有意识地将对教材与高考有丰富经验,且具备整合设计能力的教师纳入项目设计团队,一起前往偏岩古镇实地考察。


作为资深地理老师,职业的敏感性让张传勋把目光投向了黑水滩河以及上游的胜天湖水库,“河床的原貌、河道的形态、两岸水田的生态、水库的地理环境……考察中我的游学构思也渐渐清晰起来。”


河流组游学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主题,涵盖了河道形态和内外力、河流的水文调查、河流水系和流域、流域生态问题、流域综合开发、气候基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岩石成因和分类等高中重点自然地理知识。


于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占据大半本书的知识点,在项目中不过短短几天时间就解决了。


不仅如此,驱动问题作为PBL的核心,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问题产生连接,启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内驱力。


河流组的子问题之一是,“偏岩古镇河流治理的策略是什么?”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以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为学习思考的起点,并在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中尝试提出自己的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习流量的增大也超乎了设计者的想象。


孩子们的偏岩游学之旅


在游学日记中,孩子们写道:


“经过几天的采访调查,我们还学了高三才会学到的水文报告、影响含沙量的因素、怎样计算河水流量……说实话,这样亲身体验,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即使是高三的知识,也学得又快又牢。”

“洪水来临时,上游会带来大量的泥沙和巨石,可水库放水时,却只放了水。这样一来,水库的有效库容量会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水流虽然清澈了,但是河流中的生态仍不容乐观,河流两岸的人工渠隔断了岸上和河流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流,无数的生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取食。现在黑水滩河就只是单纯的水的汇聚……”


真实的问题,天然就打破了学科间界限的。在项目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去进行持续地探究。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会自发地、热烈地去解决问题,而非被老师牵引着被动学习。


对老师而言,面对真实世界的教学,往往也需要直面自我认知的局限,“要舍得放下身段,敢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不知道’,反而更容易展开师生合作。”


这自然就打破了“一言堂”,不仅对老师的成长有意义,也让师生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目前,泉源已把高中全部9门学科,甚至包括音体美,都程度不等地进行了项目融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完成前置学习;语文、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美术、体育等学科,也开始以项目式学习的思维方式,展开学科内课堂学习变革……





开发身边的学习资源




学习的有趣和高效,也把一些观望的老师带入了情境。几乎每一个人都开始申请成为项目设计的主导者。当他们重新去观察、评估周边环境中潜藏的学习价值时,拥有丰富藏品、荟萃人类文明精华的博物馆成为非常亮眼的选项。


照例是项目前的踩点,这次老师们收集的信息可丰富了,从重庆自然博物馆到三峡博物馆,生物、地理、语文、政治、物理、数学和视觉艺术的老师都参与了进来,大家积极讨论、集体备课,最后竟然分年段玩起了同“馆”异“项目”。


三场不同的学习,三个不同的驱动问题 

初一:看不见的东西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高一:天气变暖是不是一场骗局?(切合当时特朗普宣布退出了“巴黎 

协定”引发的全球讨论)

高二:我们如何为未来保存现在?


基于目标设置的不同,学校对最终游学的博物馆也做了差异化安排。初一和高一项目中涉及地理、生物知识较多,于是去往自然博物馆,高二偏历史、政治,则到三峡博物馆进行考察。 


初一的孩子为了弄清楚重庆为什么多雾,为什么有火锅文化,背后是哪些看不见的因素在影响,开展了地理、生物方面的学习,并绘制了人类从远古到当代的食物变化趋势图;高一则重点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成分的组成、变化等基础知识;高二要思考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少不了对历史、政治和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学习。


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为学生安排了“场馆寻宝活动”。“自然资源带给了人类哪些财富?”“财富的获取之路给自然带来了什么?”……所有的线索都被老师们提前藏到了博物馆的公共空间。 


有了提前的了解和共同的秘密,整个博物馆就像为孩子们定制的学习情境一样,让学习变得无比投入。 


“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以及五次物种大灭绝。在恐龙馆,我们将大气的历史延伸到了二叠纪。发现二氧化碳在古生代——也就是哺乳动物出现之前,含量非常高,而生物的两次大灭绝都和二氧化碳浓度有关。”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各个小组开始总结自己的研究海报,有的小组甚至拍了小视频——用大家都听得懂的方式,讲解了“五次大灭绝”。


博物馆游学


泉源气候大会辩论学生自制海报


学生作品《论多少力可以砸醒牛顿?》 


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增强,孩子们的组 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在迅速进步。 


“我的组员们最让我惊喜,不仅全员 参与,效率还高得惊人,超水平完成了布置的所有任务。”在项目反思环节,“阿拉伯”队的小组长李璐多表示,“团队有战斗力,主要原因在于分工清晰;此外, 

我还给组员们订下了个小规矩:谁离开团队,或者不认真自学、完成任务,就用颜料涂脸……没想到这个规矩效果拔群,无一人离队,也没有中途玩手机的,一直沉 浸在学习流程中。” 


项目的最后,高一的同学分成美国、欧盟、中东、巴西、中国、非洲等不同辩论队,从国家或区域利益、自然科学、人和环境几个方面展开激烈的辩论;初一和高二的同学则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艺术展。


全体老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都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最终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将其所学的知识具体化,公开进行讨论。这样的场景也逐渐对教室和学校的氛围产生影响,一个“学习型社区”初具雏形。 





借力 PBL 快速成长




随着项目式学习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为跨学科的大型项目提供学科支撑,开始有意识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探索,用项目式学习的思维来设计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在学生眼中,“泉源的老师把教书当成了‘游戏通关挑战’。为了教好我们一众调皮蛋,激发我们对学习的乐趣,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真正地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一切资源投身于课堂教学中。” 


第一个把整个学科进行项目尝试的是视觉艺术课的王仕元老师,他的课大大颠覆了人们对中学美术课程的传统认知。 


课堂采用分层教学,学生们在一个个项目中去探寻艺术与创造的真谛。刘思彤选择“如何将三角函数变成艺术”,巫雨阳脑洞大开地以亲子关系来解答,认为一家三口的关系,如同勾股定理中三条长度不同的边。后续,大家又想到另一个故事,数学老师宋亮用脚在寝室、教室、家之间,走出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函数。为此,王仕元还专门去请教宋亮:从数学上讲,这个项目的逻辑漏洞大不大? 


以上不过是入门级选题,“高锰酸钾如何才能成为艺术?”是公认的高难度选题,连王仕元自己都害怕,依然有同学勇于挑战。 


师生一起,分别从科学、宗教、艺术史、民间神话中找到了线索。 


首先是光学,颜色的本质是光,所以有艺术家认为光是艺术的本质。那光从哪里来的呢?从宗教的角度来说,最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是——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绘画所使用的颜料,全是化学物质,在古代有的颜料比黄金还贵,有的颜料则是剧毒物质。传说梵高就是吃了颜料变疯的。在各国民间神话中,有很多与化学相关的故事,比如炼金术、点金术都是对能工巧匠的技艺神笔马良般的奇幻表达。 


最终孩子们决定用色彩、化学式、分子结构创作抽象画或摄影。这种方式拓展了艺术范畴,找到了与科学的关系,从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科学,去寻找最美的化学实验,发现了化学之美。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就能深刻体验到达芬奇、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前卫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也会发现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前卫的、创新的,盲目固守过去的经验,就是刻舟求剑。 


…… 


通过两年来的不断摸索,王仕元以PBL重构了视觉艺术整个课程体系,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打造一个能适应所有孩子的视觉艺术教学体系?” 


围绕艺术史、媒介技术、创新理论、设计思维,开发了42个主题的课程: 

1.LOMO摄影——不一样的观察方式 

2.观念艺术:现代艺术150年 

3.如何用公共艺术改变我们的学校,把它变成精神家园? 

4.如何创作你的自画像?视觉艺术与自我表现 

5.如何在教室里创作大地艺术? 

6.如何在操场上创作大地艺术? 

7.如何用艺术来描述我们的校花校草? 

8.修辞与视觉艺术 

9.文本与视觉艺术 

10.如何将扫地变成艺术? 

……


不同于目前国内大部分都是基于手工技术的古代艺术教育模式,王仕元希望这套基于思想和媒介技术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能带孩子们探索事物的本质,为其终身学习助力。 


不得不说,在一个学习型社区中,教师的成长往往更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生作品


作为原蒲公英教育智库的设计人员, 非教育科班出身的王仕元对教育有着极大的热忱。出任视觉艺术课程的老师虽然没有考试任务,但是他却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学期要进行课程升级:一是,将课程上得更到位,更高效;二是,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提供创意策划、科技应用与美术高考三种不同选择。 


面对这条无人走过的研发道路,持续的专业阅读为他提供了有力支持。王仕元告诉记者,“随着学校的搬迁,自己的上下班通勤时间由2个小时变成了3个小时,每天多了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年总阅读量轻松超过一千万字。” 


借助这些时间,他进行了艺术史、儒家经典、教育方法、改革开放四十年、媒介传播学、语言学六个专题的学习,深入了解了两家咨询公司的工作方法,围绕教育、艺术、商业看了逾百本书,阅读了大 

量专业文章和学术公众号,建立起对学科的基本判断,组建课程模型。


“构建这个学科我们借鉴了很多设计思维的理念,平时也少不了跟各学科老师的沟通,大家都很愿意探讨这些问题,推荐了不少素材,孩子们更是给力,我英文不是很好,他们帮忙翻译国外的课程材料,对比发现和我们现在做的学科逻辑、理念目标都十分吻合。”王仕元尤为赞赏的是,“泉源很开明,只要有助于孩子们学习,教师在具体的授课方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做大量尝试。” 





给予教师们更多自主空间




在泉源,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优势,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一间教室用书架隔成了两个部分,让集中上课与自主学习空间并存;放置在教室前侧的健身器械,提醒着孩子们不仅要脑子转起来身体也要动起来;内壁一整组孩子们形态各异的写真,让这个班暖了起来,如此和谐又与众不同……这些小小细节,透露着每间教室的专属气息,也折射着教师们不同的带班风格。 


经学生引荐来泉源担任英语老师的余靖,是泉源目前人气最高的老师之一,甚至还网罗了一批学生粉,自称“小金鱼”。 


在学生李璐多笔下,余靖是一个教书狂魔,“每天都研究不同的课件、主题、故事,带着我们学习枯燥的单词……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节课,是小面专题,她还真拿来了电磁炉和原材料,一边讲各种食材和做菜时可以用到的单词,一边让我们像YouTube上的博主一样讲解怎样做小面……当天的英语课弥漫着花椒和辣椒的香味……” 


她在年底述职报告中分享的带班经验更让人印象深刻——别看平日里孩子们总是“余靖”“靖哥”叫得没大没小,但她的班级尤为注重底线教育,不是罗列一大堆孩子看完就忘的条条框框,而是围绕着清洁、纪律和学习习惯三大核心,以身作则,并打造出一个游戏化的生态圈。 


余靖正式接任班主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班级卫生,保持清洁。“不能在教室吃东西”成为班级第一条底线——但凡谁在教室里面吃东西,就得请班级所有人喝奶茶。 


“当时我们国际班有14个人,一人一杯差不多接近150块。”而余靖成了首犯,还是故意的,“我让同学看到我在教室吃东西,被发现时还调侃式地自认倒霉,‘对哈,忘了,忘了’,于是买来奶茶,请全班一起喝。”从那时起,班上就没有任何人在教室里吃东西了。 


紧接着,以保持个人清洁为主题的“圈地运动”也在班级得以顺利实施,孩子们需要管理自己座位下的清洁卫生,如果有垃圾的,就负责全班清洁。


若管理班级只是一味地提要求,那未免太理想化,也很容易走向专制的极端,毕竟哪怕是合理的要求也会让人心生抗拒,更别提对方还是一群血气方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而余靖本就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大家可以聊天,可以调侃,师生、生生间都能融洽相处。” 


要实现班级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应孩子们的特征,“爱‘玩’,是我们这群学生的共性,从玩伴关系衍生出来的班级文化自然也会更有意思。” 


Lucky Draw(魔法卡)就此诞生,孩子们成了集卡族。当孩子在纪律、成绩或习惯上有良好表现时就会获得抽取黄球的机会,而黄球里装着的各式各样魔法卡,也就被随机收入囊中。 



魔法卡系列: 

清洁卡,可以不用被罚清洁 

跑圈躲避卡,可减免跑圈的圈数,有5圈卡和10圈卡 

零食特权卡,可以在教室里吃一周东西 

魔法指卡,可以跟别人调换周测分数 

交换卡,可以强制交换别人手中的卡 

魔法师卡,极为罕有,可以有任何魔法卡上的魔法,魔法效力为一周 

全能卡,救自己和别人,任何惩罚可免 

毒液卡,让全能卡失效 

天使卡,帮别人免除惩罚 

红变黄卡,可以让本来应该抽惩罚的人抽魔法卡,对任何人可用 

灭霸卡,所有卡片全部失效,抽出即生效,有效防止卡片膨胀(概率低)


“卡片让孩子之间增加了黏性,设置卡片一是考虑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学会为别人考虑,主动去帮助别人。”所以,为了表扬某些同学很好的习惯和态度,老师也有权随机派发一部 

分魔法奖励卡。 


对于表现不好的孩子,仍然有抽卡的机会,只是所抽取的是象征“惩罚”的红球,选项以运动为主,“像跑楼梯、平板支撑等,希望借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这些运动余靖都陪 

着他们一起完成,“那天一测,我平板竟然可以做3分钟了。要知道以前做1分钟,我就觉得天要塌了”。 


此外,也会有些让孩子们尴尬有趣的小惩罚,比如要求男孩子在冬天跳草裙舞、选择真心话大冒险等等,这一惩罚的实施过程,也会有选择地发布在班级抖音中,“希望成为大家共同的记忆”。 


在余靖看来,班级管理中教师个人的风格很重要,但一定要顺应一个班级的特征,才可能实现效果最大化。如果一味照搬,则容易费力不讨好。 


“我经常跟学生说一句话就是,‘计划是用来变化的’。计划指明方向,但一定要随着事物的发展,不断调整计划,才能有效达到目标。班级管理也是这样,随着他们越来越成熟,对之前矫正过的东西 

有了很好的认识,不会再犯了。那有些东西就该抛弃了,不能再要了。” 


不可否认,余靖的班级管理在系统化和细节处理方面都还有待精进,但泉源愿意给与足够的时空让这群老师去成长,并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撑。 


在从事泉源学生发展工作的曹颖老师看来,泉源具有很强的包容力和开放性,在管理上不会像传统学校那样布置很多任务、下达指令、要求指标,更多的是鼓励老师尽可能充分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 

长。“我愿意为泉源投入,把自己这些年对教学的一些思考付诸行动,校长都很支持。在这里,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发挥你的自主权。” 


这种支撑让泉源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学习生态圈,而老师们的成长发展不断推动着学生的成长发展。 





师生关系大不同




跟余靖的班级管理一样,泉源强调底线教育,而非强加给孩子们各式各样数不胜数的规则。老师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和每一个孩子建立关系,在泉源的教师内部会议上,张传勋不断强调,“我们 

要和孩子们坦诚相见,去了解孩子们想要什么样的教育,挖掘他们的潜力及兴趣,为他们搭建舞台,提供支撑。” 


这绝非一句空话。 


学生战禹辰在毕业离开泉源前说,“虽然我成绩不太好,但已经不再有任何的无力感,因为这里鼓励从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地方展开学习,并且每一位老师都真正地在重视和帮助我们。在这里,我组织了‘泉源商业社’,对自己各方面知识素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刚刚拿到美国两所高校O f f e r和奖学金的陈衍良最赞赏的是:“老师们想要把学生教好的热情,才是真能够影响学生的。他们愿意去跟学生聊一些课程之外的东西,愿意利用课余时间无偿给我们补课,不单纯是为了分数,而是真正关心我们的发展。” 


“很多校训里面都有‘育人’,说实话我是完全没有感受到的,老师那么少,学生那么多,不可能真正地走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去,而在这儿能做到。师生间的距离很近很近,你的缺点优点老师都知 

道,还会像家长一样督促你改进。”高二的陈黄鹏感叹道,“若我在别的公立学校天天拿本《西方哲学史》,很容易被人视为不务正业,但是这里,老师会鼓励我们,支持我们,同学间相互很了解,也不会对你产生偏见,大家还会时常交流彼此的优势和方向。”…… 


这种关系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一开始泉源给予过多的自由,以至于学校常规管理岌岌可危;为了维持秩序,一些老师开始增加对学生的控制,剥夺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在心理学里面这就叫补偿原则,人们经常从天平的一端跑到另外一端”。直到正面管教的引入,教师们才逐渐达成共识。 


泉源构建师生关系的三大共识: 

第一,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善,即保持相互间的联系,不能激化矛盾,以和善的方式把人带到目标那里去; 

第二,让学生感觉好才能变得好,羞辱一个人并不能激励他; 

第三,当学生学习出了问题,首先应该处理的是修复师生关系,而非想方设法地去灌输知识或者传授技术。



泉源正面管教的课程是由学生家长恩妈在负责,为泉源搭线引入该课程的周浩老师表示,“正面管教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核心理论基础,搭建了完整课程体系,且配备简单易操作的工具,能有效促进师生沟通。比如老师跟孩子关系出现破裂后,如何重新产生连接,正面管教会告诉你明确的步骤,包括如何组织语言。” 


“这很有效!”在王仕元从非教育专业向教育专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构建师生关系一直是他学习的重难点,接触正面管教让他找到自信。


两周前,王仕元因反复提醒一名学生不要在课上睡觉,引爆了学生的愤怒,学生直接采用拒绝视觉艺术课的方式作为报复。“师生冲突被触发,有很大几率是因为学生害怕被惩罚,老师害怕被人指责无能。” 


王仕元选择认同学生的感受,相互冷静一下后,再选择时机沟通。两天后,他抱着电脑准备上课前,在楼道遇见这名学生,见学生没有回避,“我就主动招呼道,‘你们英语老师和班主任夸你最近进步很大,很棒哦,你要加油!’说完明显感觉孩子对我的敌意就消失了,后来上课的时候他就进教室了。” 


对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周浩而言,正面管教不仅是一种理念与技巧的有机结合,其培训方式也给予他不少启发。“正面管教的课堂注重互动、体验、引导,能明显感觉到在这个氛围里,一旦某个人变得很强势,反而显得格格不入。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培训师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习的启发者。这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方向,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找到了更多实施的路径。” 


作为培训师,恩妈没料到,正面管教能如此快速地在泉源落地,且产生广泛的影响,“泉源的老师不差理念,在很多观念上甚至是超前的,但缺少一些方式方法,正面管教正中下怀,且教师们非常坦诚,愿意暴露在现实情境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张传勋也敏感地留意到恩妈带来的变化,“她的教育理念和我们高度吻合,为泉源搭建平等、自主的管理氛围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技巧,且她对教育极有热情,执行力也很高。”在他的促成下,恩妈全职加入了泉源。 


身份转换后,恩妈在给泉源老师带来的首场培训中选用“爱的五种语言”为主题,在角色扮演和不断地反思、练习中,教师们直接体验到语言的魔力,明白了表扬与鼓励的区别,看到了鼓励带来的力量,习得了爱的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们围圈而立,相互鼓励,恩妈充满感情地表示,“刚才有老师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缺乏鼓励的孩子,同理,一个行为不当的老师,很可能也是一个缺乏鼓励的老师。作为校长团队的一分子,我们四个人从今天开始,也会去鼓励我们的老师,看见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泉源营造一个鼓励的氛围。我相信,在鼓励氛围中,泉源会越来越好。” 



左:余靖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吃披萨    右:老师们练习不带观点地描述黑板擦的状态





孩子们有时间去笑了




变化中的泉源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转校生。曾就读于当地知名中学的吴林珂,有着一段至今提起来“仍然心有余悸”的校园生活。


繁重的作业让她经常陷入一种焦躁的状态,在母亲的回忆中“女儿拒绝周末的一切外出,偶尔在我们不断劝说和诱惑下,有一两次外出”放风”。回到家,必定心急如焚的疯狂赶作业,仿佛犯了不可饶恕之罪。若是再关心地问两句,整个房间都是她烦躁而失控的尖叫……”


孩子内心逐渐失去了该有的温度,对周围的事物开始冷漠麻木,一门心思应付种种作业和考试。


“在学校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半夜三更都趴在床上赶,拿着手电筒赶,宿管老师很严,写得胆颤心惊……”回忆起那段日子,林珂口中只有作业和成绩。


初来乍到的她仍然习惯性地追求第一,“开始的想法很愚蠢,我觉得这儿人很少,如果拿不到第一以后还能做什么?班上有位同学数学很厉害,我就想一定不能让他超过我,一定要把他搞下去……对他充满敌意。”


大半学期过去了,林珂开始改变,毕竟没有人能独自运作一个项目,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同学间关系日益亲密。从“泉源美食文化”到“家族荣耀”的主题设置,也让她重新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物,进一步激发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她有时间去和同学讨论什么是学习,“学习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仅是为做对作业取得好分数,更是在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他的胸怀和认识。所以,我就觉得光是为了做对作业而学习,实在是很骗人的。”


她还对泉源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在谈起泉源的时候会不断的强调“我们的学校”,她关心泉源办学的目的,观察不同学生在泉源的生活状态,好奇教师们怎样学习……


而泉源也给了她足够的探索空间,


她可以自由进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去参加学姐学长的项目作品展,有感兴趣了就向遇见的老师提问,即使对方并不担任她的科任老师;


跟考场上的“敌人”交流,两人反倒成为特别好的朋友;


申请教师培训课程的旁听,被“call到”也毫不怯场;


四处收集素材,多种渠道体验生活,想办法去发现学习和生活内在的关联……


吴林珂和同学们一起筹划学校同学会,并参与舞台表演


她开始认同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情,迷上了学校图书馆,周末不想回家,开始思考自己的目标与未来。


“女儿比以前更忙了。她快乐地忙着,学习对她来说注入了新的意义,有太多感兴趣的事情吸引着她要去实践,更重要的是她有时间去笑了,这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在林珂母亲眼中,“泉源幼苗虽小,但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它非同寻常的意义——培养终身学习者。”


……





资源就像滚雪球




毋庸置疑,培养终身学习者正是泉源孜孜以求的育人目标。这背后少不了多元化的平台支撑,这就需要连接大量的资源,才能赋予师生成长更多的可能。即使像泉源这样既缺钱又缺人的学校,在这些年的不断连接中,也探索出不少经验。


其一,在项目中不断衔接新资源。


随着偏岩游学进入4.0时代,不仅仅是项目经验更丰富,资源更熟悉,学科衔大社区接更精巧,泉源还通过孩子们的成果报告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同学们提出来的创意,尤其是依托当地现有资源打造生态农业,把偏岩地区打造成一个可持续的研学基地等构想,既接地气还有很强的实操性,受到当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将报告内容写进了金刀峡镇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希望能够促成这些创意的落地,转化为当地可实施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


这一消息让孩子们为之一震,内心充满自豪感。


随之而来的是,当地政府积极配合,给予泉源更多的资源。“金刀峡镇政府就特意喊我们过去,商量长期合作事宜。等今年我们再去偏岩游学的时候,就由金刀峡镇政府替我们安排农户供应住宿。与此同时,镇政府也愿意给孩子们普及更多地方政策,协助他们去倾听百姓真实的声音。”


其二,在被看见中斩获新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将PBL带出去参赛,将资深教师推向中国教育创新年会、项目式学习峰会、LIFE教育创新峰会等大型教育会议,泉源正在不断把自己袒露在公众视野,“PBL强调成果要面向社会展示,在不断的反馈和交流中,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也可以坦荡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泉源,产生连接。


重庆科技馆就是这样联系上了泉源,并主动寻求合作。“在巴蜀项目式学习的峰会上,听到你讲,特别棒,正好我们馆有很多的项目,会组织重庆各个学校的学生参加,泉源学生一直进行PBL,我个人觉得他们来参加这些比赛,可能更有优势,有更多新鲜的东西出来。”


除了机构,也有个人在对泉源的持续关注中被打动,主动申请到泉源任教,曹颖老师就是自荐而来,“我之前介绍过孩子到泉源,在与泉源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里特别适合我。”曹老师主要负责“学生课堂”的开发与教学,旨在激发孩子的自主性、思维能力、活动能力,唤醒内心的觉醒,鼓励他们寻找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期间,张传勋也借势撬动了一些诗词、博物学等领域的民间优秀老师,以兼职老师的身份丰富学生的发展课程。


其三,通过内部转化交换新资源。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泉源还将内部资源进行转化,通过与专业机构交换获得新资源。


重庆广电集团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所公办艺术培训单位,拥有由重庆电视台一线导演和播音主持等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引入这一资源为孩子们免费开展播音、编导、舞蹈、美术、音乐等特色课程,泉源提供学科教师为其机构学生进行文化课培训。“如此,我们就拥有了非常专业的资源。”


其四,就近取材。


资源从来不在远方,用好身边的资源尤为关键。


在泉源,教师之间也互为资源,教师们的学习力甚至让孩子们有了危机感,“我们的每一节英语课化学老师芳芳都要来一起听。虽然这是为了把国际班的化学课上得更好,但芳芳认真的笔记和一篇不落的作业,让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同样,作为学校最亲密的合伙人,家长资源也是助力泉源成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随着近两年越来越多重庆本地家庭开始选择泉源。家长开始给孩子们提供实践平台、给项目提供支撑课程、给学校提供成长课程,甚至组建网络社群,通过自身的经历为泉源宣传招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泉源有不少从事教育行业的家长,给教师们提供教学管理类课程也不在话下。


其五,连接技术发现更多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PBL激活了教师们的创新思维,他们变得更为开放,愿意去尝试更多维度的教育创新,探索更个性化的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技术。


首先,我们引入好分数、UMU、校宝在线等信息化工具,为教师阅卷、作业布置、数据统计、排课、招生、家长调研、家校互通等事务性工作解绑。


其次,启用专注常态化平板教学的爱米云助教,助力解决学科教学中的痛点,以数据指引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升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们有更多的创新尝试。该产品来自于张良创办的爱卡的米教育有限公司,当年他选择以信息化工具助推制内学校的教育创新变革,随着产品的成熟和泉源学生学习动力的逐步唤醒,连接再次产生,大家又一次携手同行。


另外,成熟化的在线课程也被引入泉源,今年9月,美国高中线上课程将加入国际班孩子的选修课程。


有意向获得中美双高中毕业证的学生,可以在国内选修6门美国高中课程,涵盖核心通识课程、SAT课程和AP课程等,每周会有美国高中老师进行在线直播授课和答疑。课程中,国际班的老师会以导师的角色,引导和支撑学生完成在线的学习,“其实还是很有难度,对泉源的学科老师而言,也是一次近距离学习美式教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机会。”


……


每个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关键是看我们敢不敢转化观念去重新思考什么是教育资源,能不能把一些看似不是教育资源的资源转化为一个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地连接更多的资源。也许,你还需要一个动力——像泉源一样清晰的育人目标。



借力公共资源,开展周末艺术游学

与伊顿合作进行南京游学





以“泉源”连接未来




时至今日,泉源的学生已由当年的33名,增加到176名,且招收初中学生,完成了从实验班到泉源学校的转型,度过了其最艰难的时期,老师和学生都对泉源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


家长们的支持力度也与日俱增。从家长到德育副校长,恩妈是其中的典型。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泉源的教师和学生成长培训。不同于一般学校的行政干预和规则制定,恩妈为泉源引入了由美国学术、社会与情绪能力学习协作组织(CASEL)提出的,结合了正面管教理论、阿德勒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系统知识的SEL(SocialandEmotionalLearning的缩写,即社会情绪能力学习)课程。


“你与其说它是一个课程,不如说它是泉源的一种精神——探索世界,认识自我。”SEL包括自我管理、自我意识、负责的决策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社会意识五大核心技能,最终指向对自我的觉察和对社会的贡献,助力师生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已经在教师群体中成功实施的正面管教,就是基于SEL课程理念和大纲的产物,“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所以一定是老师先行。在培训老师的同时,营造一个积极、自信、平等、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氛围。这之后再进入到班级做学生培训,才会得到很多老师的支持,也更能通过老师进一步影响学生。”


恩妈有个愿景——希望泉源的孩子能更多地“社区化”。这种社区化不仅是建立在目前这种人与人无界限交往的基础上,更应该体现在孩子们对学校、对世界的贡献中,让孩子找到对自我的认同感和价值感,驱动他们进一步成长并获得成长的动力。


正如同果果妹(李斌的女儿)来泉源前李斌告诉她的那句话,“你要成为泉源的建设者。”恩妈希望借助SEL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泉源的建设者,甚至未来世界的建设者。


相比恩妈,见证泉源三年成长变化的执行校长张传勋,对未来的思考就更为务实了。


不可回避,泉源是一所小学校,其财力、物力和人力都非常有限。常态化实验的考量让泉源的学费远低于同类学校,为贯彻办学理想也没有引进资本,更没有国内甚至区域响当当的名师资源……可以说,除了理念和课程,泉源在很多方面甚至不及普通中学。


“我们一直期待一群普通人能成就一份杰出的事业。没有特别牛的名师,我们就通过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成长潜能,来打造泉源教师团。”这期间,学校通过引入一些“鲶鱼”,来拉动教师们的成长,这既可以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新老师,也可以是在学科上独树一帜的老教师。


制度上,泉源也一改初期统一的年薪制,给教师提供项目设计经费,同时,设置PBL、班主任,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开发三条晋升渠道,对于最后一项,泉源还安排经费进行“采购”。


与此同时,泉源坚持把项目式学习打造为学校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PBL施行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在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回自信,即使面对英语零基础的情况,也愿意从头开始;从趴在桌子上天天睡觉,到阳光开朗的追梦少年;不到300分的中考成绩,一度打算放弃学习的孩子,也开始天天追着问问题……“是这些孩子重新点燃了我的教育理想,愿意把自己一辈子绑在这样不断进步的学校。”张传勋告诉记者。


“教育是一项慢工程,我们不寻求一蹴而就,但一定要看到改善的方向。”张传勋说。


泉源自诞生之初,就希望能以自身经验为国内普通中学的改革助力,经历多年的尝试、反思、迭代之后,泉源的使命也更为具体。


课程是创新教育落地的基础之一,保持课程的活力,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持续,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泉源一方面引入国内外成熟的课程,一方面连接资源,对其进行高度开发和课程化利用,帮助课程不断迭代创生。


“我们希望把泉源打造成为一个‘新课程平台’,让更多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能够进入其中,不同的课程体系构成不同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孩子们特殊的技能课程,供孩子们升学、留学、艺术、职业技能等未来人生方向的选择需要。”


“未来,我们希望‘泉源’是一套中国独有的、可复制的、开源的课程体系,不但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还有针对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的多项选择途径。借此,与其他学校寻求合作,生成一个可以不断复制的课程输出体系。”


从创生到生存,从理念到落地,泉源这条路走得尤为艰辛,甚至不乏狼狈。但梦想从未泯灭,在追求变革的道路上他们不断妥协,又不断突破,因时而异,因势利导,最大化地去连接身边的资源,以主动和包容的姿态,全力以赴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可能。


他们,是让人敬重的一群人!




责编|李汶静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